參與中小學能源科技教育推動中心會議已有半年時間,今天會議裡各縣市代表所提的意見大多不離開下列幾個主軸:
(一)能源科技種子教師培訓課程該學什麼?
(二)能源科技教育課程該教什麼給孩子?
(三)K-12各年級間該學習內涵的差異為何?
(四)能源科技教育培訓課程過於深奧或淺顯?
在會中,我提了一個小故事給大家分享:
有一位老師帶了一群低年級的孩子到紅樹林濕地賞鳥,完成觀察活動後,老師將孩子們隨機分組,每人組有一個杯子和不同尺寸的工具,有些是牙籤,有些是冰棒棍,有些是竹筷子…,然後要孩子們撿拾地上的小石子。任務完成後,每一組的杯子裡都有小石子,老師引導孩子們說出他們的石子為何有那麼大的差異,再接著討論水鳥的嘴喙與食物的關係…我看到會議中大夥的眼神似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!(故事請參考Eisner的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一書!)
接著我告訴大家,這位老師已經將物種競爭與演化的概念,成功地傳達(delivery)給孩子!換句話說,能源科技教育並沒有深奧或淺顯的問題,問題是對什麼年齡層的孩子,我們應該給他什麼層次的能源知識,而「給的過程」就是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的「教材教法」!如果故事中的老師只是把「物種競爭與演化」的概年直接講述給孩子聽,我想低年級的孩子應該覺得艱澀又無聊吧!
針對各縣市的焦點問題,我認為應該先釐清一些事項:
一、由總辦公室訂定「能源科技教育」課程大綱,明確規範K-12年級各應學的指標與內涵。
二、能源科技教育課程大綱必須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契合,例如植物的身體與生質能的概念,電流課程與風力發電等。
三、能源科技教育種子教師培訓課程過於專注「能源科技知識」,應該再增加「教材教法」的學習與實作,否則再簡單的能源知識「講授」起來都會很艱深!
(100-5-3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