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看過一張外國的圖書館照片,牆上寫著大大的字:「Welcome come back to the library!」如果只是「Welcome come to the library」,我的感受不會那麼深,就因為多了「back」這個單字,我的感受就大為不同!用中文來思考,何時或何種場合我們會用歡迎「回來」?想必是讓人有歸屬感的地方吧!圖書館若能讓人有歸屬感,那將會是多麼棒的事啊!

一些宗教團體常會到學校拜訪校長,希望透過讀經教育來改善學童的品格,個人認為成效必然是有限的。我的邏輯很簡單,好的品格必定是要有良善的行為,甚至於奉獻和服務的精神,這些行為可以在背頌倫語、弟子規之後就能「自然」發生嗎?絕對不是!導讀經書的人要設法讓讀經者實踐於生活中,循循善誘之後讓他們習慣成自然,例如「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泛愛眾,而親仁;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」,我們圖書室義工在家都是乖巧的孩子,在社團裡彼此友愛、相互扶持,答應老師的任務都能如期完成,犧牲下課時間從事圖書借閱與書架整理,這些都是大愛的表現(大愛不是只有雪中送炭),他們在課業、圖書管理之餘,也喜歡看書,所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比其他同學來得更多。
對借書的孩子而言,閱讀習慣讓圖書室對他們產生歸屬感,對圖書義工而言,他們在這裡找到同儕的歸屬感,找到服務人群的快樂,所以他們全都樂於「回來」圖書室!(98-09-25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