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

「霸王蟹甲」的拍攝點滴

 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發源地,然而過去海峽兩岸的政治與軍事因素,迫使苗栗縣竹南鎮跟所有台灣的臨海城鎮一樣,綿密的海堤、消波塊,以及海巡哨所,讓人們對於近在咫尺的海洋卻是如此的陌生!要如何讓竹南鎮在地的孩子了解海洋、親近海洋,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大挑戰。

  幾經思索,我們決定從孩子熟悉又感興趣的海鮮食物「紅蟳」(鋸緣青蟳)為起點,讓他們能夠逐一認識竹南鎮濱海潮間帶常見的螃蟹,以及牠們所生活的環境,最終引導他們思考保護潮間帶環境的最終意義─永續人類自己的生活環境。易言之,從有趣的螃蟹探索開始,培養孩子關懷海洋環境的態度,讓環境保育的觀念能夠從小扎根,「地球永續」方有可能,這正是本片創作的最大動機。

  本片內容之場景開始於苗栗縣竹南鎮的龍鳳漁港,因片中的兩位小弟、小妹對漁市場裡的螃蟹感到好奇,於大姊姊就帶他們前往竹南親子之森海岸的「舊石滬」區進行螃蟹探索,接著再轉往竹南中港溪口北岸的潮間帶探索不同的螃蟹。片中除了概略介紹石滬的功用之外,首先要讓孩子先了解螃蟹的外觀:螃蟹是二螯足、八步足(共十隻腳),分辨螃蟹的性別可經由腹部外形或螯足特徵,而相似的螃蟹還可以透過背甲的齒突數量來辨識。



  其次,要經由不同環境來認識常見的螃蟹,潮間帶的棲地可以概分為礁岩海岸、礫石海岸、沙質海岸、泥質海岸等,竹南海岸整體上雖屬於「沙岸」,但濱海潮間帶卻擁有四種不同的螃蟹棲息環境,舊石滬區形同礁岩海岸;而中港溪口北岸因人為傾倒的廢磚石,以及紅樹林造成的泥化作用,同時擁有礫石海岸、沙質海岸、泥質海岸等環境,因此竹南濱海潮間帶的螃蟹種類高達6科33種以上,其多樣性對於鄉土教育具有相當價值。本片中出現的螃蟹包括有:角眼沙蟹、鋸緣青蟳、平背蜞、肉球近方蟹、底棲短槳蟹、日本蟳、環紋蟳、肉球皺蟹、日本岩瓷蟹、雙扇股窗蟹、清白招潮蟹、糾結清白招潮蟹、弧邊招潮蟹、北方呼喚招潮蟹、萬歲大眼蟹、雙齒近相手蟹、斑點擬相手蟹、臺灣厚蟹、短指和尚蟹、斯氏沙蟹等20種。

  最後,經由了解螃蟹的覓食行為與食物鏈的概念之後,讓孩子深刻體會保護螃蟹生態系的必要性,甚至於明瞭─維護螃蟹的生活環境最終是要保護我們人類自身的安全(因為螃蟹是我們的重要食物來源)!


  著手拍攝本片有許多挑戰要克服,在生態攝影方面就是螃蟹並非隨處可拍,我們需要多一點的細心和耐心來尋找、等待,就算發現了,螃蟹也不會乖乖在我們面前停留,因此只有大量拍攝來擷取適當畫面。其次,拍攝螃蟹必須在乾潮的前後兩小時進行,雖然每日有兩次乾潮,但每天都會延後48分鐘左右,因此我們必須選擇白天且陽光充足又正值乾潮的時間出外景,然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整個暑假的白天氣溫都高達攝氏30度以上,真是難為了我們這些小朋友!

  由於本片採取「劇情片」的模式進行竹南濱海螃蟹生態的記錄,片中必須有許多孩子的畫面與對話,因此小演員的事前準備很多,包括服裝的一致性、心情的調適,還有台詞的精熟,以及對話、表情、動作的排練等,不只考驗老師的細心與耐心,也要孩子們樂於參與而展現最佳狀態。尤其臺灣人過去都距海洋於千里之外,其中有部分時間還跨越了農曆七月(鬼月),帶他們到海邊的確是帶著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的心情,當然也很感謝家長們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。


  在影片的剪接、後製部分,為了讓整個劇情合理、記錄詳實,每每碰上對話或旁白不清楚、語句不流暢,或者螃蟹生態不夠完整時,我們都要再把孩子帶回海邊現場重新拍攝,而前往海邊的時間受潮汐影響,出外景的裝備又非常繁瑣,攝影器材的防潮措施也麻煩,這一個暑假可真是過得辛苦又令人回味!美中不足的是我們半年以來調查所記錄的33種螃蟹,因受限於影片的時間長度(會影響上傳檔案的大小、品質),因此只能概略的介紹其中20種。但我們仍希望透過這部短片發揮拋磚引玉之效,讓更多人關懷台灣的海洋環境!

  最後要感謝徐瑞娥校長、劉丁財校長的支持,也承蒙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何平合教授、台中縣永安國小鄭清海主任對於螃蟹生態與種類鑑定的指導,更要感謝神腦基金會辦理本次競賽,讓我們有一些動力和媒介可以分享過去半年多以來的生態探索成果。




沒有留言: